“創新創想·福智共生” 海峽兩岸AI+工業設計創意創新研討會舉行
5月20日,第二十七屆海交會系列活動之一的海峽兩岸AI+工業設計創意創新研討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研討會以“創新創想·福智共生”為題,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主辦,旺旺中時傳媒、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人工智能實驗室承辦,吸引了海峽兩岸人工智能與工業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AI+工業設計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AI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然而,在技術愿景與商業落地之間仍存在諸多關鍵挑戰。如何充分釋放AI在工業設計領域的潛力?如何應對技術變革帶來的行業重構?圍繞這些問題,與會嘉賓通過主題演講和對話討論展開了深度交流。
在第一階段“主題演講”環節中,臺灣中華大學副校長兼研發長、信息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游坤明,在題為《AI在臺灣的發展方向,人才培育及行業前景》的演講中,提出企業因應AI變革實施轉型的五大趨勢:加速培養具備AI相關技能的員工;避免“技術債”的積累;因地制宜推動AI應用;采用開放模式實現生成式AI的自給自足;要重視構建AI商業模式。
主導文創股份有限公司CEO、臺灣IP發展協會理事長江秉承在《針對AI行業的發展:現階段的投資方向》的演講中表示,2025年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發展成熟的關鍵期。AGI將引發內容與技術的“智能通脹”,重塑市場格局,未來的贏家要勇于擁抱不確定性,不僅是技術掌握者,更需具備策展能力和情感價值創造力的復合型人才。
智靈動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江,以《AI商業化的實踐與人機共生未來:革新創意賦能》為題,分享了團隊在AIGC商業化中的探索。通過智能化工具鏈,智靈動力實現了內容生產的“人機共生”模式,顯著提升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推動行業從人工主導邁向AI協同。
福州大學計算機與大數據學院教授、博導,福州大學至誠學院計算機工程系系主任劉延華作題為《人工智能發展與AI設計融合》的演講。他從人類認知演進的底層邏輯出發,分析了AI不僅是工具迭代,更是認知思維方式的革命性重構,并通過案例展示了DeepSeek大模型在設計領域的強大應用潛力。
研討會第二階段“主題分享”,嘉賓們圍繞AI未來發展趨勢、產業應用以及人才培養等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面對AI的崛起,兩岸青年要保持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能力,積極擁抱新技術,駕馭新技術,未來需要人機共生的人才。AI的未來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社會系統的重構,需要跨學科合作與社會共同努力,以科學、務實、創新的態度推動AI為人類進步貢獻力量。
本次研討會為海峽兩岸AI+工業設計領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不僅分享了前沿技術與實踐經驗,更明確了未來發展方向。AI+工業設計的深度融合將催生更多創新應用,而人才培養與社會協作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展望未來,兩岸業界需攜手共進,共同探索AI賦能工業設計的無限可能,為全球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