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陸學生在臺灣不能參加健康保險,只能辦理商業醫療保險,陸生每個月需繳500元,如果生病住院,一天僅補助1000元,醫療補助上限僅為12萬元。這些錢,對于日常小病猶可應付;一旦罹患重病,醫療過程漫長,就是杯水車薪。
“臺灣的人權在哪里?怎么到了陸生這里就看不見了?”臺灣師范大學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陸男生憤憤不平,“來讀書之前我的父母就擔心我在這邊生病了怎么辦。之前,陸生不能納入健保是對我們的歧視,如今,比照僑生規定加入健保也不是恩賜。”
對于臺灣社會部分人提出的“陸生納入健保會沖擊財政”一說,大陸學生覺得很可笑。“赴臺陸生都是年輕人,按照生病的幾率,加入健保等于是對臺灣的財政收入補貼。”新竹“清華大學”陸生鄧愷說。臺灣大學陸生同學會會長王欽說,同學會不久前針對61名陸生進行調查,根據統計,陸生一年來花的醫療支出在新臺幣1000元以下的占26%,1000到2000元的占21%,2000到7000元的有15%。“也就是說,如果陸生比照外籍生年繳8988元健保費,全年醫療支出在7000元以下的六成二陸生,并沒有占到便宜。”
不能納入健保,緣于綠營人士阻撓
臺灣1995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這項強制性保險制度,根據投保人行業、身份不同設有不同的保費率,當局也有相應補貼。民眾加入健保后,用健保卡到醫療院所就醫的費用就比較便宜:到一般診所看大概是50元至150元不等;如果到大醫院去看病,會因為醫院的等級不同收的費用也就不同,大概是400元至800元等。僑生和外籍學生在臺灣讀書超過4個月后也可參加健保。但陸生卻被排除在健保門外。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