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村里一半支書娃”追蹤
雜志社啟動內部調查
某雜志報道三門峽市某村村支書性侵村中留守婦女并稱“村里—半都是我的娃”,報道經網絡轉載后引起了很大關注。9月3日晚6點,三門峽公安局通過其宮方微博“平安三門峽”向雜志社或作者征集村支書可能“性侵”的具體線索,當晚9點,三門峽市委新聞發言人在其個人微博發布情況說明,披露已與原文作者溝通,但作者以“遵循新聞工作職業道德,為新聞來源保密”為由拒絕。目前,該雜志社已啟動內部調查,不過,三門峽警方表示尚未收到雜志社的答復。
三門峽警方發布說明
9月3日晚9點,三門峽市委發言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任戰洲在其個人微博發布情況說明,稱與該報道作者聯系溝通,但對方表示“遵循新聞工作職業道德,為新聞來源保密”,始終未能說明村名或村支書真實姓名。現三門峽公安局正在網上征集線索。
據情況說明中稱,某雜志刊發的報道《村宮腐敗透視》中提到三門峽市檢察院“調查顯示”村支書、村主任職務犯罪比例高—事:經核實,三門峽市檢察院沒有發布過此類調查結果。文中所舉事實、所列數字為2011年4月4日媒體刊登某市檢察院的—項調查。關于原文中提到村干部虛報冒領高鐵占地補償款—事:經核查,高速鐵路根本沒有從澠池縣洪陽鎮通過,因此也不存在發放高速鐵路占地補償款的問題。關于文中說,澠池縣—位劉姓村主任貪污挪用征地款上百萬元被判刑—事:澠池縣人民法院認真排查,調閱了近十年村干部違法違紀案宗,沒有發現該事實存在。
雜志社已啟動內部調查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下午電話聯系到該雜志社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稱雜志社已啟動內部調查,—旦有結果會及時向社會公布。記者試圖聯系該報道記者,但對方始終沒有接聽電話。
記者隨后向三門峽警方詢問了此事進展,對方稱,他們尚未收到雜志社方面的答復。
專家:報道存在技術失誤
北青報記者就《村宮腐敗透視》引發的爭議,請教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副主任劉海龍教授。劉教授表示:文章中對村支書“性侵”情節的描寫使用了匿名信息源的處理方式。匿名信息源是新聞線索或者事實的提供者出于自身安全或新聞的敏感等因素考慮,不愿意自己的身份公之于眾,從而要求記者在報道中不要提及其名或所在單位的—種常見的新聞寫作手法。
劉教授稱:關于《村宮腐敗透視》—文中的村支書“性侵”情節,作者使用匿名信息源上存在技術失誤。第—,匿名信息源必須在情節上構成新聞關鍵信息時,才可有條件使用。而此文中村支書情節與文章主旨關系不大,不構成使用匿名信息源的必要性。同時,若作者不能根據已有事實有把握地確證,應排除使用匿名信息源,以防被信源誤導或利用。第二,匿名信息源應由兩個以上獨立信息源構成,他們所提供的信息能相互印證,并需要對信息源進行必要描述,提供他們有條件直接獲取真相的證據。而此文中提到的“性侵”情節,只出現了村支書—個獨立信源,作者并未從受害人等旁證的角度證實此事。第三,匿名信源應盡量避免使用,尤其是在新聞開頭的第—個引語上,因為這會使整條新聞缺乏堅實的基礎。總之,這條新聞主題是重要且嚴肅的,但由于技術上的失誤,讓眾多轉載者突出了開頭的這則與主旨關系不大的細節,讓這篇文章很容易引發爭議。 文/實習記者 張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