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獨特之處是其強大韌性”
人民網迪拜5月22日電 (記者管克江)“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延綿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從哲學、科學、藝術到創新等各方面,為人類文明進程作出巨大貢獻。”近日,黎巴嫩大學亞洲學教授哈比卜·巴達維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數千年的時間里,中國作為世界文化的中心之一,通過古絲綢之路,對周邊乃至阿拉伯國家和歐洲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中華文明的獨特之處是其強大韌性。即使面臨重大轉型挑戰,始終能保持文化特征和優秀傳統。”
哈比卜·巴達維還擔任了貝魯特美國大學伊薩姆·菲爾斯公共政策和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近年來,哈比卜·巴達維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了上百篇研究報告,并在亞洲和阿拉伯國家的高校廣泛講學。2024年獲頒阿盟“阿拉伯歷史學家”獎。
哈比卜·巴達維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為當代歷史創造了一種特殊模式。在短短數十年內,中國從一個傳統的農業國穩步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占世界經濟中的比重還在進一步上升。“這一非凡的增長歸因于長遠的戰略眼光,對基礎設施、教育和科技的大規模投入,以及決策過程的彈性。中國政府把市場經濟體制同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
他強調,中國發展經驗中最重要的是戰略規劃。通過制訂五年計劃,中國科學設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路徑,并根據國際和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調整政策措施。此外,中國在鐵路、港口、能源等方面有著完善的基礎設施,從而把國內發展程度不一樣的地區聯結起來,并為中國同世界各國的貿易便利化提供保障。
哈比卜·巴達維說:“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現代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合作計劃。對阿拉伯國家來說,倡議是加強本國基礎設施建設和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機遇,特別是在能源和交通領域。黎巴嫩處在東西方的交界處,能夠為促進這種聯通發揮關鍵作用。”
哈比卜·巴達維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倡議,這些倡議反映了中國支持全球共同發展和促進文明對話的立場,其核心是主張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加強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合作。
哈比卜·巴達維認為,當前黎中經貿合作沒有達到應有水平,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對黎巴嫩而言,基礎設施薄弱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雙方應該制訂更加清晰可行的合作規劃。他表示,阿拉伯國家同中國的戰略利益相近,發展目標趨同,近年來雙方務實合作取得了長足進展。相信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這一關系將持續深化,阿拉伯國家也將迎來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