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幸存者是在“與時間賽跑”
基金會研究與文獻資料主管卡倫·容布盧特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或許是我們最后一次能夠直接采訪這些幸存者了。我們最起碼能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還想了解他們。”
據檔案館官網的介紹,目前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只有200人,平均年齡85歲,檔案館采訪過的年紀最大的幸存者有94歲。不過據新華社等媒體的最新報道,自93歲的謝秀英老人于今年12月初離世后,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減至107人。
喬希告訴記者,檔案館目前已經采訪了50多位幸存者,均用中文錄制。部分采訪資料已經放到檔案館官網對外公開。檔案館的目標是至少采訪100位幸存者、學者以及相關專家。但很多幸存者都已經高齡,或者健康狀況堪憂,“這是一件與時間賽跑的事情”。
在檔案館官網公布的資料中,社長找到了一個叫陳德壽(音譯)的老人講述的片段。他說:“12月14日的晚上,就在承恩寺門口,處決了三個。我父親是被太陽穴戳了一刀,喉嚨管戳了一刀,戳兩刀戳死的。另外兩個死得更慘。一個肚子都被剖開了,肚腸子都出來了。”
那么,檔案館是否會采訪已故幸存者的子孫,以回憶的形式間接“口述歷史”呢?喬希表示,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計劃,但是未來會予以考慮。
采訪當年侵華老兵也在計劃中
眾所周知,舊日軍在亞洲國家犯下的戰爭罪行不只南京大屠殺,還有強征慰安婦等問題。喬希告訴記者,在他們接觸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之后,檔案館也詳盡地討論過慰安婦幸存者的采訪問題。目前正處在調查階段。
而作為南京大屠殺的施暴者,當年犯下這些戰爭暴行的日本兵也有部分依然健在,當記者問及檔案館是否有計劃采訪這些日本兵時,喬希表示,檔案館有這個計劃,目前已經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工作,但是沒有提及更多具體細節。
近年來,日本右翼分子頻繁修改教科書,有意淡化南京大屠殺、強征慰安婦等戰爭罪行。當記者問及喬希,檔案館如此公開采訪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并將資料公之于眾是否擔心招致日本國內的反對時,喬希明確表示,“銘記過去,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未來。我們鼓勵施暴者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