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征收過頭稅是短視而違法的行為】
千龍網 過頭稅的產生跟官員過于迷戀財政增長有關系,過頭稅的消除也有賴于政府部門放棄一部分眼前利益。有戰略眼光和服務意識的官員應該能看到,今天不割企業的肉,不收過頭稅,明天這些企業發展壯大起來,將毫不吃力地創造更多的稅收。
據新華社和《經濟參考》報道,記者近期在浙江調研時發現,隨著一些地方土地財政能力逐步喪失,對企業征稅、罰款就加大了力度,征收“過頭稅”的現象開始出現。此外,財政部數據顯示,多地“非稅收入”出現逆勢高增長。分析認為,這表明亂收費、重復收費有抬頭之勢。
過頭稅是指為了完成稅收任務而過分地向民間收取稅費的做法,有時間上的過頭稅和幅度上的過頭稅兩種。浙江某些地方的官員半商量半逼迫地向企業收取明年的稅金,屬于時間上的過頭稅。而幅度上的過頭稅就更容易理解,加重單一稅種的稅負,或者在正常稅收之外巧立名目收“費”,這也是很多企業感同身受的遭遇。
中國企業的“稅負痛苦指數”本來就尷尬地居于世界前列,稅種繁多、重復征收不說,有些地方還只顧眼前、寅吃卯糧。雖然國稅總局和財政部反復表態決不征收過頭稅,無奈有些地方狂征、濫征的沖動強烈。他們已經習慣了GDP高速增長、稅收加倍高速增長的日子:有些地方的GDP增速百分之十幾,財政收入增幅卻高達百分之五十乃至六十。他們已經習慣了預算安排大手大腳、行政成本和“三公”支出居高不下的日子,一旦經濟增長乏力,稅收不像往年那樣充盈,便啟動竭澤而漁的征稅模式,向企業施加軟硬壓力。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