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山9月6日電(孫瑩)昆山作為江蘇省臺資企業(yè)最為密集的地方,到目前已有近十萬臺商在這里工作和生活。6日,記者在走訪了解到幾位臺商在昆山的生活后,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和當?shù)厣罹o密地連接在了一起——這也是當?shù)匾獱I造臺商“精神家園”的目標之一。專家表示,營造“精神家園”,不僅能讓臺商內心產生“歸屬感”,也有助于他們積極投入當?shù)厣鐓^(qū)建設,能促進臺商與當?shù)厣畹摹跋嗷ト诤稀薄?/p>
據(jù)2012年5月份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臺商在江蘇投資額連續(xù)9年位居大陸各省之首,蘇臺兩地貿易額約占兩岸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昆山市臺資企業(yè)目前有4138家,位居江蘇省之首,利用臺資的數(shù)量占大陸的九分之一、江蘇的四分之一。
“昆山目前是臺資企業(yè)最為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熱點的地區(qū)之一,這里現(xiàn)在有近十萬的臺商”,昆山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琴說。
張琴同時也是昆山市“馬上辦服務中心”的主任,這個服務中心成立于2005年�!拔覀兊哪繕耸亲銎髽I(yè)的‘保姆’,手機24小時開機,無論臺商遇到什么問題,不管是生產上的還是生活上的,都直接可以打電話找我們解決”,張琴說:“最近我接到的一個臺商電話是,他和妻子在生活上發(fā)生了些矛盾,希望我去調解,后來和他們聊天之后,兩個人就和好了。我們希望臺商不僅能在這里放心經營企業(yè),還能在這里體會到‘第二故鄉(xiāng)’的溫暖感�!�
“據(jù)我了解,很多在昆山長期‘安營筑寨’、工作生活的臺商,不僅是因為昆山的地理位置和政府的辦事效率,更是覺得這里像是個‘小臺北’,能在生活上很契合。這里有口味正宗的臺灣小吃、懷舊的臺灣老街,有時我恍然間會覺得這是不是在臺灣”,昆山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yè)協(xié)會會長李寬信說。
除了生活上的融合,臺商還在昆山尋找到了某種精神上的慰藉�!拔矣行┡_灣朋友在上海、北京工作,來到這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慧聚寺,來媽祖廟這里拜拜”,昆山健力美體育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泳震說:“大家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嘏_灣,但我們很懷念小時候初一、十五到天后宮拜拜的場景,現(xiàn)在好了,每當來到這里,看到熟悉的一磚一瓦,都會有重回家鄉(xiāng)的感覺�!崩ド降幕劬鬯率侨A東地區(qū)首個以“閩臺”風格規(guī)劃建設的寺廟,過年時,這里的日均人流量會達到上萬人。
2012年5月,昆山市政府提出“除了對臺商經營方面的支持之外,還要把昆山打造成臺商在大陸的‘精神家園’”。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曾在6月份的一個采訪中提到“臺商、臺胞、臺屬已經成為昆山大家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員,營造‘精神家園’不僅有助于他們與昆山之間在生活和精神上的進一步契合,還有助于增進兩岸民眾相互認同,實現(xiàn)昆山臺灣全方位融合發(fā)展”。
“當?shù)卦谶@種文化交流上的投入,可以為臺商的內心建立起一種歸屬感,讓他們在這個地方感覺自己不是環(huán)境的‘外來者’,而是環(huán)境的‘融入者’”,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教授宣燁說:“臺籍人士主動融入地方生活,會產生積極參與當?shù)厣鐓^(qū)各項建設的‘主動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帶動當?shù)馗黜椛鐣聵I(yè)的發(fā)展,這種臺商與臺商企業(yè)所在地之間‘相互融合,彼此投入’的狀態(tài),更有利于實現(xiàn)‘經濟上的促進、生活上的和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