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發揮對臺“五緣”優勢,正加速構建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擴大閩臺專利交流合作。
今年初,福建省政府出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臺商創意產業園區,大力引進臺灣植物新品種,共同發掘傳統知識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積極在臺灣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參加大陸資格考試和職稱評定、臺灣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來閩設立分支機構、省內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聘用臺灣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等方面先行先試。
在福建舉辦了3屆的“海峽兩岸知識產權論壇”成為兩岸在知識產權領域交流的重要橋梁。在今年6月舉辦的第3屆“海峽兩岸知識產權論壇”上,大陸首家專門從事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的服務機構——閩臺知識產權服務中心正式揭牌,重點為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供咨詢與服務,為兩岸企業對接、實施和轉化專利技術牽線搭橋,開展兩岸知識產權交流合作研討培訓。
為鼓勵臺商創新研究,善用知識產權,福建規定:凡臺商在福建提出發明專利申請且獲得證照后,福建省政府將全額補助申請費用,并享受三年維護費補助措施。福建還努力創造良好的知識產權環境,吸引臺灣企業、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來閩設立咨詢、研發、技術轉移機構,鼓勵臺資企業申請專利,申請馳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申報中國名牌產品、福建名牌產品等。
與此同時,福建組織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赴臺灣學習、培訓和交流,征集臺灣先進適用技術參加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千項優秀專利展,借鑒臺灣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探討建立閩臺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機制,實施閩港臺中小學知識產權試點學校互訪計劃。
此外,福建率先在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設立知識產權工作小組,探索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推動加快兩岸知識產權合作與交流,建立跨部門的涉臺知識產權工作機制,促進兩岸知識產權和諧發展。(記者 張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