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新能源車,是《規劃》的爭議之一。此前,在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路線圖中,并未提及混合動力車型。然而,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相比市場化之路還非常漫長的電動車,混合動力技術在短期內能較快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因此是過渡時期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
“《規劃》確定了電動汽車作為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戰略方向,我國將最終實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同時將加快研發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弊鳛槠鸩莸膮⑴c者之一,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陳全世表示,《規劃》最終將混合動力車認定為節能車型,而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則是重點發展的方向�!霸谶x擇技術路線時,首先要明確的前提是我們的目的是要搞技術突破還是產業化?既然是以產業化為目標就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氫燃料電池一定是最后的發展方向,但目前不具備產業化的條件。”
技術路線確定后,對于今后10年新能源車的發展目標,《規劃》提出:2011年~2015年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培育期,2016年~2020年為產業發展期。2015年要實現乘用車新車百公里平均油耗降至5.9升,到2020年降至4.5升;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以上;2020年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據悉,最終版本的《規劃》將明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產業布局和政策措施。國家將繼續執行相關補貼政策,同時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資金投入,扶持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研發。目前,包括充電站、充電樁和充電接口等標準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充電接口的標準很快就會出臺�!兑巹潯纷钤鐚⒂诮衲�3月出臺。
在國家巨額資金投入和鼓勵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各汽車企業也紛紛宣布自己的新能源規劃和戰略。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年里,至少60家車企宣布進軍新能源產業,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也并不為過。然而,“熱火朝天”的熱情并不代表技術先進,目前中國新能源車依然面臨著配套設施缺乏、核心技術未攻克和價格高昂等發展瓶頸,新能源技術無法“彎道超車”也成為業界的共識。
在升級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終于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艱難起步。(黃少華)